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加盟电话:0315-6663888

养生知识

今日小暑,养生要点!

来源: 日期:2022-07-08 11:32:56 浏览:

今日小暑,养生要点!

 
 
小暑
 
2022年7月7日
农历六月初九
星期四
 
      从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开始,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为小暑。从字义上来讲,“暑”即“热”,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。历书中曰:
“斗指辛为小暑,斯时天气已热,尚未达于极点,故名也。” 
也就是说,此时天气虽然很热,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,所以叫作“小暑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
     “六月节……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

 
     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,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;由于炎热,蟋蟀离开了田野,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;在这一节气中,老鹰因地而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。关注公众号:黄帝内经。进入小暑,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,盛夏开始,气温升高,并进入伏旱期,而华北、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,热带气旋活动频繁,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。
      总之,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,降雨增多。
      “小暑有三候 ”
       一候温风至: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小暑时节,大地上便再难觅得一丝凉风热浪排山倒海一般袭来,暖暖而又带着炙烤的味道。

 
       二候蟋蟀居宇:“七月在野、八月在宇”,在暑气的炙烤下,蟋蟀纷纷离开田野,躲到庭院的墙角下去,享受属于它的清凉世界。

 
       三候鹰始鸷:烈日炎炎,老鹰展翅拂过天空,去更清凉的地方,探索新的领地。

 
      “小暑习俗”
      1、尝新食新
      《礼记·少仪》:“未尝,不食新。”郑玄注:“尝,谓荐新物于寝庙。”

 
      小暑过后品尝新米是古人的习俗。古代食物匮乏,温饱不易,所以对于粮食的收获十分看重。古人在小暑之后的第一个辛日,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,先做成饭食以供祀五谷之神和祖先,感激其保佑丰产。关注公众号:黄帝内经。
      2、晒衣曝书
     《燕京岁时记》:“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,谓可不生虫蠹。”
      小暑之后,很快就是六月六“晒衣节”。传说六月六日为龙王晒鳞之日,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晒衣服、晒书画,据说此日晾晒之后,可以避免被虫蛀。
      南朝刘义庆在《世说新语》中说过一个风雅趣事,东晋名士郝隆,见邻人皆晒衣被,就跑到太阳底下平躺着,掀起衣服把肚皮对着太阳。旁人不解,问他干什么,答曰:“晒书。”
      3、苦夏吃藕
     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,在吃上非常讲究,在素有“苦夏”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。

 
     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,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,膳食纤维含量也比较多,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,适合夏天食用。
      鲜藕以小火煨烂,切片后加适量蜂蜜,可随意食用,有安神入睡之功效,可治血虚失眠。
     4、决滞狱敕
     《全唐文》:“月戒正阳,候当小暑,乃挻重出轻之日,是恤刑议狱之辰,有罪者速就勘穷,薄罚者画时疏决,用符时令,勿纵滞淹。”
     古人认为暑月正是休养的好时候,各种案件诉讼都尽快裁定解决,以免积压过多,即犯了重罪的人也留到秋后再行处决,而一些罪责较轻的犯人则可得到宽免释放。
      “养生要点”
 
      中医认为,夏季天气炎热,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明显,夏季养生的关键词是清燥解热,养生一定要过五关、喝三汤,健康一夏! 
 
      过五关
      1、湿热关
      夏天多暑多湿,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,则容易抑郁、倦怠、胸闷、胃口不好。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,夏季要多注意保养,以防咳嗽、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。
      对策:饮食要清淡,便于消化。关注公众号:黄帝内经。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,比如绿豆粥、荷叶粥、红小豆粥等,用冬瓜与莲叶、薏米烧汤喝,也是清湿热的清凉饮料。同时,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,多开窗通风。
      2、饮食关
     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,通常吃到七、八分饱就可以了,但一定要注意全面、均衡的营养搭配,不可挑食、偏食。
      有些人受天气影响,食欲不振,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。夏季应多食用低糖、低盐、高碳水化合物、高蛋白的食物,尽量少吃辛辣、油炸的食品。
      对策:适宜夏季食用的有:冬瓜、白萝卜、番茄这类化湿通淤、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;可饮决明子茶、大麦茶、菊花茶、苦丁茶、绿豆汤等。

 
      3、养阳关
      暑天易伤气,将导致体力、元气不足,机体功能下降。
      出汗过多、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,人就容易伤津脱液;免疫机能一旦下降,感冒、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;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,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。
      对策: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,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。室温保持在27度℃,不宜太低。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。
      4、情绪关
      夏日天气炎热,情绪容易波动,导致血压上升,心脏负担加重,心绞痛、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。关注公众号:黄帝内经。
      此外,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,需引起重视。值得一提的是,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,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。
      对策:有意识地调节情绪。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、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,保持平和的心情,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。比如打坐、抄经就有助于调节情绪。

 
      5、健身关
     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: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。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,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。
      同时,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,对排毒有好处,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。
      对策:短距离的游泳、瑜伽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,可以起到平心静气、缓解压力的作用。
      喝三汤 
      1、山楂汤
      山楂片若干、酸梅50克,加水煮烂,放入白菊花,烧开后捞出,然后放入适量白糖,晾凉饮用。可消食健胃、活血化淤。

 
      2、陈皮绿豆粥
      陈皮健脾开胃,绿豆清热解毒。
      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-3小时,让它充分吸收水分,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,然后加入小量陈皮一并煮粥即可。
      3、荷叶茯苓粥
      荷叶1张(鲜、干均可),茯苓50克,粳米或小米50克,白糖适量。
     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,把茯苓、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,同煮为粥,出锅前将白糖入锅。有清热解暑、宁心安神的功效。关注公众号:黄帝内经。
      祛湿消肿艾灸取穴
      经络穴位图解
      穴位是中药,经络是药房,经络穴位就是人体自带的天然药库!
      1、脾俞穴: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,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,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疾病与健脾祛湿的要穴。

 
      2、中脘穴:在胃的中部,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,因此对脾胃问题的调理效果是最好的,所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。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,能够加强水湿的排出。

 
      3、阴陵泉穴: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,它能够健脾益气,促进脾之运化水谷功能得以恢复,使气机顺达,腑气通畅。同样,刺激阴陵泉亦可通过健脾益气,促进脾之运化水湿的功能。

 
      4、丰隆穴:位处胃经下部,胃经及脾经湿浊之气汇合于此,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,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,故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。  

 
      5、承山穴: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,肌肉分成“人”字形的中间。虽然承山穴不是脾经上的穴位,但它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之一,承山穴可振奋膀胱经的阳气,加速湿气的运化排出。

 
下一篇:返回列表
0315-6663888